鈦產品出口將實行許可證制度 |
作者:本站 發布時間:2013-10-28 瀏覽:3527次 |
昨日,記者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獲悉,該協會正在研究制定海綿鈦、鈦錠及鈦粉出口企業資質標準,并于近日召開專門研討會,估計相關方案將于近期上報商務部,相關標準下半年可能出臺。 據有色協會相關人士介紹,鈦產品出口資質標準按許可證管理制度實施,在發放許可證時對企業各方面條件會有一個門檻進行審核,以避免出口多、散、亂的局面,促進行業集約良性發展。 據悉,目前協會已對行業企業進行了廣泛咨詢和調查,正在形成相關方案。 2006年底,我國海綿鈦的年產能已達3萬噸,預計到2007年底海綿鈦的年產能會突破5萬噸。2006年我國實際生產海綿鈦1.8萬噸,占世界總產量14.3%。 鈦產品性價比顯現 有色工業協會認為,由于石油和有色金屬價格居高不下,銅材和不銹鋼材的價格已與現時鈦材的價格可比,鈦的超常規發展就有了可能。如目前不銹鋼管約10萬元/噸,而鈦管僅20萬元/噸,且鈦的密度僅為不銹鋼的一半左右,這樣不銹鋼管和鈦管的實際價格就相近了,而鈦在鹽溶液介質中幾乎是不被腐蝕的,因此在這些環境下用鈦就比用不銹鋼或銅材有很大的優越性和經濟性。只要目前這種價格趨勢不變,鈦的用量就可能大幅增加。 海綿鈦“生產技術門檻”很高。國外目前僅7座海綿鈦廠。該報告認為,從2004年海綿鈦供應緊張以來,在國內逐步出現了一個海綿鈦的投資熱,到2006年年中,生產或正在建設的海綿鈦生產企業有40家左右,估計2007年底我國海綿鈦的產能將超過5萬噸/年,按目前的計劃到2010年將超過10萬噸/年。這個產能已與目前世界海綿鈦的實際總產量相當,而且新投產的企業基本上都采用半流程的方法生產海綿鈦,海綿鈦的投資確有過熱現象。 中國鈦行業存在缺陷 鈦業分會專家指出,中國鈦行業內上下游企業間沒有廣泛的互相參股,也沒有建立穩定的供貨關系。因此,漲價和降價完全是市場機制在起作用。漲時,價格沖得很高;跌時,價格掉得最快、最狠。這對行業沖擊很大。 而國外海綿鈦與鈦加工材企業之間,或鈦加工材企業與用戶之間有廣泛的互相參股關系,或是建立了穩定的供求關系,海綿鈦廠所生產產品的80%至90%被鎖定在這種關系中,因此海綿鈦漲價或降價時,供需雙方可以坐下來討論價格,價格漲落的幅度就遠小于中國國內的幅度。 專家認為,中國鈦行業存在的上述缺陷,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中國鈦工業的發展。 利好鈦上市公司 不過,中國制定鈦出口資質標準,對寶雞鈦業、上海寶鋼特鋼、西部鈦業三家擁有先進布料混料系統的鈦企業有良性影響。安信證券分析師衡昆表示,出口資質標準的提高對于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來說是一個長期利好,可以避免出口的惡性競爭,而這些公司出口的大部分為高端產品,不會受此限制。 目前由于海綿鈦投資過熱造成海綿鈦價格下跌,對相關上市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利好,其生產原料海綿鈦價格的下降將大幅降低其生產成本,拉大產品價差獲利增加。 |